【五一专栏】何元志:以实干担当诠释工者匠心 | ||||||
| ||||||
工者匠心,必作于细、求于精、成于质。 何元志,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工程局三级项目经理、基设公司华南区域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惠州中洞抽水蓄能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经理。从事项目管理工作31年,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工程奖项1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2项。从洞庭湖畔到南粤峻岭,何元志以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效率,以精细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以实干担当赢得业主信赖,用行动诠释了“敬业、专业、人品、精品”的企业准则。 善挑重担子 敢啃硬骨头 1994年,走出校门的何元志从湖南来到江西,在仙人陂水电站施工局技术站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白天跟着师傅在现场学习行业规范,晚上抱着图纸啃到深夜掌握专业技能,别人学到八九点,他就要学到十一二点,把上百个关键参数倒背如流、每个关键工序烂熟于心。 一棵树能枝繁叶茂,是因为它将根系深深扎入地下。何元志用十年时间跑完了青涩大学生到专业带头人的成长马拉松。“书上学到的和现场要用的有着不小的差别,这个时候活学活用和赶工进度一样是争分夺秒的事情。”他回忆道。 2008年,何元志面对紧急繁重的投标任务,他以过硬的专业素养,15天组织主编三个项目投标工作,参与编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天津市1段工程TJ5-6标段部分工程》标书技术部分,高质量完成投标任务,并实现项目中标,收获了业主和评标专家的一致好评。 接下来的十年间,何元志在项目一线攻坚破题中展现的能力与决心日益凸显。他陆续转战花垣、福州、衡阳、杭州、梅州等地,在项目建设中主持处理福州电厂特大型沉井施工全过程、千岛湖引水工程11标段潜埋暗挖、国内首座稀索体系斜拉桥东莞疏港大道拆除等多项技术攻关和应急事项,棘手的硬骨头却让他啃出了敢打硬战、勇于担当的底气,为公司的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创效贡献力量。 以身作则当好“领头雁” 2019年,梅蓄项目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何元志临危受命扛起重任,战线绵延、工期迫近如同两座大山横亘前路。面对困局,他根据各阶段工作任务紧急程度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定考核,优化工期计划,将三洞标及上库标剩余工程细化为具体节点,逐项分解到班组、精确到天,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攻坚合力。仅用时41个月,就实现了主体工程开工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刷新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最短建设工期纪录。 何元志敏锐意识到团队经验短板,他主动带领年轻技术人员到现场“沉浸式”“实操性”学习,白天蹲守坝面记录碾压细节,夜间复盘研讨工序衔接,牵头完成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反复计算实验浇筑参数、优化进度指标,确保了施工方案既符合规范又贴合实际。从引入“修坡+液压振动高速夯实机+低强喷砼护坡”固坡方式,到百米级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创下了面板堆石坝累计沉降量约2厘米、沉降率不到0.04%的佳绩,不仅获得了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更为抽蓄市场开拓赢得先机。 经验高效复用 难点妙变亮点 惠州中洞上水库因移民征地工作滞后,开工时间推迟17个月。为破局突困,何元志打破常规思维,采用“班子直插现场、党员精准发力、包干以区定责”的模式,从施工组织规划到分项责任细化,从安全工作梳理到质量创优提升,每一项工作他都以身作则,要求党员干部争当表率,促使整个项目拧成一股绳。他带领团队积极沟通、全力争取到3个月工期调整,为后续赶工索赔工作奠定基础。 在管理方面,何元志倾力培养一支“用方案缔造效益,用超前策划规避风险”的团队。利用技术创效,将导流洞调整为导流兼交通洞,打通库区内外交通生命线;根据项目现场实际地形,带着团队创新设计“一环道路”,合理优化和调整上水库低线环线道路和高线环线道路;总结梅蓄项目成功经验,合理规划各生产环节的空间布局,实现小区料直接法生产的工艺流程,确保物料流转的顺畅性及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优化临时道路钢栈桥方案,取消钢栈桥搭设,加快临时道路的形成,减少钢结构材料转运工程量及后期维护费用。 通过一系列主动策划和合规创效,项目突破抽蓄工程中“上下库连接路修通后方可启动上库施工”的传统限制,解决因业主征地交付导致项目停滞不前的难题,硬是抢出“工期加速度”。不到一年,项目先后完成临建工程、进出水口如期交面、一主五副六坝全面启动、导流洞兼交通洞高质量贯通,获授表扬信、锦旗6次。 未来,何元志将继续发扬劳模工匠精神,以“干一行精一行”的执着专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
【打印】 【关闭】 |